黄酒文化发源地:从千年文明到非遗工艺的延续
发布时间:2025-08-22 09:30:24 浏览:32


中国黄酒的历史,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注脚之一。早在西周时期,黄酒便作为重要的祭祀之物和礼仪之饮,贯穿王朝更替、礼制演进。

 

而谈及黄酒文化发源地,我们不能仅聚焦一处地理位置,更应看到它在多源文明中逐步形成的流动格局。尤其是房县,这座藏于秦巴山脉与汉江水系之间的古地,正是黄酒文化传承的活化样本。

 

房县地处北纬32度,这一被誉为“世界酿酒黄金纬度带”的地理坐标,不仅具备酿酒所需的优质水源和原料产区,还自古为交通要道,连接关中、荆楚,是文化与工艺南北交融的天然交汇点。

 

 

正因如此,房县黄酒得以在千年历史中持续发展,其酿造技艺与“黄酒文化发源地”的精神谱系一脉相承。

 

在《诗经》中,我们可以看到大量关于“旨酒”“清酤”的描写,这些文字,不仅反映了先民的饮酒生活,更是黄酒文化早期形态的佐证。

 

而七里河遗址的发掘,则实证了房县早在新石器时期已具备了基础的酿酒技艺,这也使房县在“黄酒文化发源地”的历史版图中,占据了不可忽视的位置。

 

 

与江浙系黄酒的南派工艺不同,房县黄酒更强调的是“鲜爽”与“清甜”。

 

这种风格,不仅源自工艺技术的选择——如低温发酵、低温无菌灌装、低温储存,更源于一种对原始酿酒精神与文化的坚持。这种坚守,也正是对“黄酒文化发源地”历史责任的回应。

 

今天的房县黄酒,既是一种味道,也是一种文化表达。在工业化浪潮席卷传统行业的背景下,忠和仍始终坚持从原料到工艺全过程守正创新,保持对“酿造”二字的敬畏。

 

 

这种态度,不是简单的商业选择,而是文化自觉的体现。在这样的理念下,房县黄酒重新被赋予时代语境,以现代化表达方式,重新激活了“黄酒文化发源地”的生命力。

 

从考古遗址到诗经记载,从西周礼制到当代工艺,黄酒作为中华酒文化的重要支脉,源远流长。而房县的角色,正是在这条时间长河中不断回响的古音。忠和既是“黄酒文化”的传承者,也是“发源地”精神的延续者。

 

(北京忠和房县生物食品有限公司,成立于2016年,是南水北调工程对口协作项目,是由北京忠和投资 3亿元,在湖北房县建立的现代化酿酒基地,致力于传承千年非遗酿造技艺,结合现代科技,打造更符合当代消费者需求的高品质黄酒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