溯源文脉


(一)  万年酒脉、史诗华夏

考古实证——新石器时代起源文化

1978年,专家考古队在湖北房县七里河遗址发现了大批陶罐、盆、钵,在一个陶罐里发现了类似酒类的液体,经鉴定为黄酒残留物,这是房县至今发现最古老的一坛老酒,同时发现了用于滤酒的“漏斗型澄滤器”,还发现了用于喝酒的鬶、杯、碗,用于装酒的缸、罐、瓮等。

七里河陶罐将中国黄酒起源从传统认知的商周时期大幅前推至约46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,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黄酒酿造考古实证之一,堪称“中华酒文明基因的活化石”,开创了东方酿酒文明。



1-新石器时代-1.png

2-新石器时代-2.png


千古口碑——尧舜禹时代丹朱与酒

据《史记》记载,丹朱是尧舜禹时代尧的儿子,因丹朱好酒,不予继位,尧禅让制让位于舜,舜称帝后封丹朱于虞宾。丹朱从丹水南下,来到今房县,他在此与百姓一同耕作生活时,将酿酒技艺传授给当地民众,还常游历山水,曾在城南小河边驻足,后人为纪念他将河命名为“尧治河”,所在村落称“尧治河村”。房县七里河文化遗址曾在土坛内发现距今约4600年的酒残留物,这一时间与丹朱在房县的活动时期高度吻合,成为其房县制酒的重要佐证。

相比之下,杜康(少康)作为夏朝第六代君主,生活年代约在公元前2070年之后的夏代。丹朱时代比杜康早约400年,这意味着房县黄酒的酿造历史比“杜康造酒”的传说更为悠久。丹朱将酿酒技艺带入房县,以“尧治河”等地名印记为见证,让房县黄酒成为中国早期酒文化的活态传承。


典籍印证——闻名于周、兴盛于唐

“封疆御酒”

史料记载,公元前827年,西周时期,房县就出产黄酒,称为“白茅”。尹吉甫是房县人,弱冠从军,受到楚国国君青睐。周宣王时,楚国国君派尹吉甫向周宣王进献“白茅”,尹吉甫将“白茅”向周宣王敬上,同时,吟诗一首:“天作高山,大王荒之。彼作矣,文王康之。彼徂矣,岐有夷之行。小孙保之。”诗句被收入《诗经·周颂·天作》中。诗的大意是:高耸的岐山天然长成,而创业的大王苦心经营。荒山变成了沃野良田,文王来后欣欣向荣。他率领民众云集岐山,快步行进在康庄大道上,为子孙创造绵绣前程。赋诗完毕,随后将“白茅”开坛,满殿溢香,啧啧称赞,宣王饮后,非常喜爱,感觉喝到了琼浆玉液,当即赐名“封疆御酒”,遂把尹吉甫留在身边,封为太师,辅佐宣王治理国家,还令房县岁贡“白茅”,用坛分装,赏给诸侯,因此“白茅”被誉为“封疆御酒”。

3-封疆御酒.png


“诗酒之乡”

尹吉甫被誉为“中华诗祖”,房县被誉为“诗祖故里”和“诗经文化之乡”,更是著名的“小曲黄酒之乡”,流传着各类诗经与黄酒的佳话。“八月剥枣,十月获稻,为此春酒,以介眉寿”“伐木浒浒,醑酒有黄”……《诗经》里有63处记载了房县先民们种稻、酿酒、饮酒的民风民俗。房陵民歌已传唱千年,房陵长歌已成为省级非遗项目。

“九月九,酿新酒”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开始,房县家家开始忙着酿造黄酒。

 

“帝封皇酒”

公元684年,唐中宗李显谪居房州(今房县),带着皇宫御用工匠在此生活了14年,为房县黄酒带来了宫廷酿造技法。他曾做诗“此酒只应天上有,瑶池天宫量也无,他日龙驾回长安,每年送朕三万斛。”为孝敬母后,李显将房县黄酒献礼其母,被武则天赐名“帝封皇酒”,李显复位后,封房县黄酒为“御酒”、“贡酒”,年年进贡。

4-帝封皇酒.png

(二)南水北调、对口协作

“饮水思源”,是忠和的初心。

南水北调是优化水资源配置的重大战略工程,为保护一泓丹江清水永续北上,房县作为其核心水源区,在保护水质上作出巨大牺牲和奉献,为确保水源区获得受水区全方位资源帮扶,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,国务院明确要求建立水源地与受水区的对口协作机制,房山区与房县结对。

饮水思源,缘木思本。2014年,在“京堰对口协作”调研中,北京忠和品牌创始人王忠朝被水源区“诗经之乡”人民“舍小家为大家”的奉献精神深深打动,更被这里新石器时代黄酒的起源根脉所震撼。心怀产业扶贫初心,北京忠和积极响应国家对口协作的号召,毅然决定“以产业反哺水源”,2016年,150亩黄酒文化产业园在库区房县拔地而起,3亿元投资,12条现代化生产线,年产能10万吨,点燃了黄酒产业振兴的火种。通过“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的模式,既传承了当地千年黄酒酿造技艺,又带动了库区移民就业增收。

以水结缘同携手,且将真情酿成酒!北京忠和不忘初心、知恩感恩、勇担责任,谱写了一曲新时代“忠肝义胆报家国,和舟共济于民生”的动人乐章。

5-南水北调.png

(三)以信立企、薪火忠和

忠和房县黄酒以“匠心酿造中国黄酒,传承千年中国文化”为使命,秉持“忠于内心,和于自然”的理念,将传统酿造工艺与现代品质管理相融合,以诚信铸就品牌根基,以“忠孝”文化赋予品牌深厚内涵。

“忠”是初心与坚守。作为南水北调对口协作项目,忠和从北京落子房县,不仅是产业协作,更架起南北文明桥梁。企业扎根千年酒乡,以带动产业振兴为己任,将“忠”字深植血脉:忠于非遗技艺,守护房县黄酒千年酿造工艺,确保每一滴酒都承载历史韵味;忠于品质承诺,以零添加、低负担的原则,为消费者献上自然纯粹的佳酿;忠于社会责任,积极参与乡村振兴,用产业发展回馈土地与人民。也倡导“喝酒为健康”的自在态度,回归饮酒本真。

“和”是包容与共生。房县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——神农架与武当山环抱,优质水源与纯净空气交织,赋予黄酒天然酿造优势。忠和坚持自然主义理念,遵循“和于自然”的准则,实现人与自然、传统与现代的和谐统一。在企业内部,倡导团队协作、包容共进;在行业生态中,携手上下游合作伙伴,共享资源、共谋发展。

忠和,承载着千年的岁月与文明。“忠于内心,和于自然”,正以满腔热忱,致力于让黄酒文化“活”起来。企业既坚守房县黄酒千年非遗工艺,保留地域本真风味,又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。通过挖掘传统技艺、开发低度甜黄酒、创意小瓶装等年轻化产品,结合品鉴沙龙、文化讲座等活动,忠和让古老的东方酿酒智慧融入现代生活,将“温润、平衡”的东方饮酒哲学,转化为轻盈健康的微醺体验,让黄酒文化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。


6-以信立企 薪火忠和.png